-------每周一、五为大家倾情奉献------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科院《亚健康调理》
二、五行学说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是在“五材”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平衡的。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朴素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引申而形成具有更广泛的涵义。木的特性:凡具有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等性质和现象的均属于木;火的特性:凡具有温热、升腾、明亮等性质和现象的均属于火;土的特性:凡具有收纳、生化、承载等性质和现象的均属于土;金的特性:凡具有肃降、收敛、发声等性质和现象的均属于金;水的特性:凡具有向下、寒凉、滋润、闭藏等性质和现象的均属于水。2、五行的分类: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特性来推演和归类事物的五行属性的。所以事物的五行属性并不等同于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而得出事物的五行属性。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例如:以方位配属五行,则由于日出东方,与树木的升发特性相类似,故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似,故归属于火;日落于西,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似,故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似,故归属于水;以五脏配属五行,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肃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事物的五行属性,除了用上述方法进行取象类比之外,还有间接的推演络绎的方法。如肝属木,则肝主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亦属于土;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亦属于金;肾属于水,则“骨”和“耳及二阴”亦属于水。
自然界五行和人体五行属性列表
3、五行的生克乘侮:
(1)相生:相生指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具有促进和滋生作用,五行之间具有这种相生关系称为五行相生。五行相生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相生的关系,所以任何一行都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联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例如:木,生我者为水,我生者为火,这样就是水为木之母,火为木之子。(2)相克: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制约和克制作用,五行之间具有这种相克关系称为五行相克。五行相克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相克的关系,所以任何一行都有“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联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例如:木,克我者为金,我克者为土,这样就称金为木之所不胜,土为木之所胜。(3)相乘:乘,即以强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由于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反应。如木过于强盛,对土克制太过,造成土的不足,即称为“木乘土”。(4)相侮:侮,在这里是指由于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例如木本来受金克制,但是木特别强盛时,不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对金进行反侮,称作“木侮金”,这是发生反侮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可由于金本身十分虚弱,不仅不能对木进行克制,反而受到木的反侮称为“金虚木侮”。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用于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1)五脏的生理功能: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特性与五脏的功能特点有相似之处,用来指导它们的五行属性。木,有生发的特性,肝喜调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肝属木;火性温热,其性炎上,心阳有温煦之功,故心属火;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有运化水谷,转输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脾属土;金性清肃、收敛、肺具有清肃之性,肺气以肃降为顺,故肺属金;水性润下,有滋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属水。五行学说将人体的脏腑组织结构分别配属五行,同时又将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五味、五色等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联系起来,这样就把人与自然环境统一起来了。以肝为例:“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肝主目”这样把自然界的东方、春季、风、酸等,通过五行的木与人体的肝、筋、目联系起来,表达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2)五脏之间的相互滋生关系: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阳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血等。五行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肝克脾就是木克土,如肝气条达、疏泄脾脏,就利于脾主运化功能的发挥;脾克肾就是土克水,如脾主运化水湿,可制止肾水泛滥,以保证肾主水的功能;肾克心就是水克火,如肾精充足可使心阴充足来抑制心火;心克肺就是火克金,如心的阳气可克制肺气宣降太过;肺克肝就是金克木,如肺气肃降可抑制肝阳上亢,利于肝主疏泄的功能。综上所述,五行学说在生理方面的应用有以下三条:第一:五脏配五行,五脏又联系着所属的五体、五官、五志等,从而把机体各部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中医学的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体系,体现了人体的整体观。第二: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阐释机体肝、心、脾、肺、肾五个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进一步确立了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观念。第三:以五行为中心的五行归属,说明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2、用于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母子关系的转变:五脏疾病母子关系的转变,有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种。母病及子:是指疾病的转变从母脏转及子脏,如肾病转及肝脏,脾病转及肺脏都属于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又称子盗母气指疾病的转变从子脏转及母脏,如心病转及肝脏,肾病转及肺脏都属于子病及母。(2)乘侮关系的转变:五脏疾病乘侮关系的转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种。相乘:是相克太过而为病,例如肝气犯胃属于相乘致病。相侮:是相克的反方向而致病,例如肺金本可以克肝木,但由于肺金不足或肝火过盛,反而出现肝木反侮于肺金,即肝火犯肺这就属于相侮致病。3、用于诊断和治疗(1)诊断: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脏有病可以在体表有所反映,即所谓“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所以我们可以从色、味、脉的变化来诊断疾病。首先:可以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如面色青、嗜酸、脉弦即可诊断为肝病;面赤、口苦、脉洪即可诊断为心火亢盛等等。其次:可出现它脏所主的色、脉来分析疾病的病变的转变关系,如脾虚之人出现面色青,脉弦为肝病传脾;肺病患者出现面赤,脉洪为心病传肺。再次:可从色与脉中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之人面青,脉弦为色脉相符,若不见脉弦,而见浮脉,为色克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不良,若见沉脉,为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2)治疗:首先可以控制疾病的转变,利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来预防疾病的转变,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说肝脏疾病容易转给脾脏,所以应预先补脾,防其转变,这样就可以控制疾病的转变。其次可以确定治疗原则,在五行之间由于存在母子关系和相克关系,所以结合五行学说确定治疗原则包括两个方面:即“补母泻子”法,采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补母,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如肝肾阴虚,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阴,即滋水涵木法。泻子,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如肝火亢盛,因为火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之火。另一方面是相克关系,可概括为“抑强扶弱”法,即泻其克者,补其被克者。如肝火乘脾土,应泻其肝木,补其脾土。再次可以制订治疗方案:根据治疗原则来制定出治疗方案。依据“五输穴”的属性及其生克关系来进行选穴治疗。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五行属性是井属木、荥属火、输属土、经属金、合属水。在取穴治疗时,虚证可选其本经的母穴运用补法来操作,如肝虚证,可选本经的合穴(母穴)“曲泉”,实证可选其本经的子穴,运用泻法来操作,如肝实证,可选本经荥穴(子穴)“行间”。
热烈祝贺君竹丽人品牌年11月19日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君竹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盖闻业分百类,以医者为仁,人有百流,而德才共钦,舍此孰可论君子乎?
予之谓君子也,仁义之行,山河动容,信德之言,气贯九重;修心如镜,日月齐晖,来自巴国多险岳,汉水贯长虹,中有一杰,人中凤也,乃本君,王氏君竹,十二学医,四十载求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成竹于胸;《千金方》《伤寒病论》如数家珍;著《现代经络美容》,挥毫《和谐中国》,《科技复兴》《中国学者》箸学;拜师于红墙,施人于众生,办学于蓉城,举世瞠目;养性如竹,丽人天下,义无愧于名,其仁德久荡与心胸,故以君竹丽人名市者,岂仅上口而已也哉!
方今医界,春秋鼎盛,群雄奋跃;紧鼓密云,名逞雄略。君竹既出,伊易晚悦,赫赫正途,昂昂伟业,展奇材之未晚,凭英胄之一绝,择其善,从其能,得翼翼之股肱;左青龙,右白虎,催堂堂之鼓乐,夫堂者,阵也;灸者,兵也;水火者,谋也;管理者,将军也,突突兮指法行云,芸芸乎久疾皆除。
招招术妙,款款情殷,欢呼之声自巴山而雷动,倾慕之客从华夏而星奔,听慷慨之言,观叱咤之行,信乎大道源于天地,君子出自白丁,时君竹之旌,内则可率士气,外则可壮丹田,上则可泣日月,下则可御鬼神,又岂是一针灸之诚耳,座君竹府,颂君子文;喝君竹酒,践君竹行人生之,此也大快,复何他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