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评比、评估的困惑
安全讲坛第期
你健康吗?
健康?亚健康?不健康?或健康合格、不合格?……
人们越来越关心健康问题。
如果有这样一个“健康检测标准”,按这个标准严格检测,可能几乎所有人的“健康检测评估报告”结论均为不合格;反过来说,要想“健康检测报告”结论为合格,不要那么严格就可以了。如果遇到这样的“健康检测”你会怎么想?
有人会说,不要那么严格吗!——试问,不按标准严格检测,这样的检测有什么用呢?如果让你参加这样的检测,你愿意吗?
也有人认为,那肯定是这个检查标准有问题!——如果这个标准不是一般的标准,它可能是国家标准或行业颁布的部颁标准,你又会怎么想?
是继续怀疑这个标准?还是适当地放宽一些评判指标,灵活应用这个标准?
现实中有不少人会选择后者,适当地放宽一些评判指标,灵活应用这个标准。这样,可能就不会存在“几乎都不合格”的情况发生。
——试问,标准一旦灵活应用,它还是标准吗?
要命的是,现实中有些人已经习以为常地使用类似的这种“健康检测标准”,他们认为有“标准”比没有标准好,“国家标准”、“部颁标准”总比你自己制定的标准好。
为了推行类似的这种“健康检测标准”,有人就把那些带“T”字头的标准(T代表推荐性标准)去掉,变为“强制性标准”,方法很简单,只要在原来带“T”字头的标准里加上几条“强制性条款”即可被批准为强制性条文。
有了“强制性标准”,推动“标准化”有了助推器,各类“健康检测”活动就可以畅通无阻。参与或被参与“健康检测”活动中的大部分人明知这样的“健康检测报告”结论肯定是不准确的,但还是乐于此事,拿到“健康检测报告”沾沾自喜;有关部门在制定“准入规则”时偏偏需要这类的“健康检测报告”,以显权威性,甚至有的部门参与到这类“健康检测”活动中,“健康标准”自定、“健康检测”活动亲自组织。
于是乎“评选先进”、“达标评估”、“体系认证”……等等类似于“健康检测”活动,忙得不亦乐乎。
以至于发生这样的事情,人们也听之任之,变得无所谓了。
例如,某部门为推行“标准化”活动,把那些所谓的“健康检测标准”作为“全民”健康检测的标准,实行所谓的达标活动,要求无论“男女老少”都用同样一个“健康检测标准”,并制定了一个“全民健康”目标,分批实施、分阶段实施,要求5年后用这个“标准达标”检测合格率“全民”达到%。
这样的达标活动肯定是短命的,因为“健康检测标准”本身就存在问题。最后结果是达标活动忙乎一段时间,慢慢降温下来,终究没能在既定的5年时间内完成达标任务。
在没有反思为何没能在既定的5年时间内完成达标任务的情况下,又过了七、八年,这种达标活动又开始了!不知这次“健康达标”活动能否持续下去,能否完成既定的目标?
再比如,现在流行“诚信评估”、“达标评定”等活动,还是老套路,由有关部门制定“标准”,评估对象先自评、然后组织专家评估,不管“标准”合适不合适、科学不科学,你都必须按照给定的“标准”进行评估或评定。你也可能知道,这样的评估是在走形式,按照有关部门给定的“评分标准”打分,满足达标分值即可。如果你不这样走,要想取得“健康检测报告”是不可能的。
看样子,这样的“健康达标”一时半还是停止不下来……
——无论是公民、还是企业,可能都会遇到以上类似的“健康检测”问题。
构筑一个安全健康的社会需要大家去思考,不能再麻木不仁了——
“健康检测标准”的制定不可任性。
“健康检测”不可盲从。
“健康达标”不可一刀切,更不能被利益化。
健康关系着你我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