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基因检测,你是不是觉得离自己很遥远?这不是亲子鉴定、刑事侦查才用得上的吗?
其实现在科技进步就是快得难以置信,仿佛几年前还在看科幻电影,几年后就生活在电影中的世界。最近亲自体验了一把,不得不说,在基因检测中了解自己,还是比看星座靠谱多了。
1、基因遗传真是太强大了
“你和你妈(爸)长得真像”,这句话大多数人大概听过很多遍了。甚至还有“你和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得好像”的评价,隔代遗传的效力也不可小觑。
国外网站Boredpanda就整理了一组关于父母子女和祖孙的对比图,这种相似性让人感叹:基因太神奇了!
↑"我的3岁半和我儿子的3岁半,相隔37年"
↑“老爸抱着7个月大的我,我抱着7个月大的儿子,多么希望他能活着看到这一幕”
不过,基因的作用可不是让家族成员长得像这么简单!它就像一串生命密码,把我们的健康状况、先天体质都写在上面了。
之前这些密码还只是科研室里的秘密,而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有办法解读出来了!通过几百块的基因检测,就可以轻松地了解自己的生命密码,科学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2、基因好处之一:提前“排雷”
说到基因检测,可能有人觉得:这不是亲子鉴定、刑事侦查才用得上的吗?这么想你就out了。其实现在我们普通人都可以做了,而且还有很多好处。
比如现代人最担心的健康问题。上班族整天久坐不动,已经是亚健康状态。虽然知道良好生活习惯是怎样,但总是当作耳边风。
而当身体开始出现异常,哪个部位开始隐隐疼起来,哪天上厕所的时候发现便血,哪天开始高烧不退,已经有点迟了,大病像海啸一样说来就来。轻松筹等平台上的不少例子就是这样,原来健健康康的一个人,说倒下就倒下了。
这种未知状态最让人害怕。其实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告诉我们,“除外伤以外,一切疾病都与基因有关!”借助基因检测我们可以提前了解自己的患病几率,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实际得病风险。
5月27日,热播综艺《极限挑战》上普及了几种目前最先进的科技,第一个就是基因检测。
节目中,一位专搞基因研究的科学家,给大家介绍了什么是基因:
“基因科学,是属于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基因是所有生物的最核心,所有的遗传信息都是在基因上储存的。基因和我们的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我们所有的表行,比如所谓的高矮胖瘦,我是不是有某些疾病的风险。”
而且这位教授说,只要有唾液样本,就能做基因检测,不需要专门抽血。
打个比方,基因检测就好比地雷的探测仪,能探测到伤害我们健康的“地雷”,提醒我们提前排排雷。
来源:Rahman,N.Realizingthepromiseofcancerpredispositiongenes.Nature,-8().
相比“查出现在患了什么病”的常规体检,基因检测能告诉你将来有可能会患什么病。并且告诉你,为了预防患病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和方法。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安吉丽娜朱莉,她的BRCA1基因突变检测呈阳性,医生告诉她换上乳腺癌的概率大约是87%,患卵巢癌的概率是50%。因为她的家族病史(她的母亲同癌症抗争了近10年,最后因卵巢癌去世),37岁的朱莉决定采取预防措施,将患病风险降至最低。她切除了乳腺,将自己罹患乳腺癌的概率降低到5%以下。
即便没有检查出这种极端情况,很多人看到结果也说,查出自己有某种患病风险后,对生活和健康态度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是:忙起来不吃饭、加起班刷个夜也没大碍。现在是:保命要紧,按时吃饭睡觉最重要。对待健康的态度严谨了起来,开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3、正确护肤和瘦身,基因检测教你怎么做
除了能对患病风险有所了解,做基因检测还可以知道自己的肤质体质,帮我们科学地护肤瘦身。
很多女生在苦恼,为什么花很多冤枉钱还是买不到适合的护肤品?或者:每天饿肚子饿得慌还是瘦不下来?其实有些答案需要去基因里找,不然花钱受罪也是白费力气。
基因与皮肤的关系已经得到研究证实。雅诗兰黛就曾资助过一个研究,对中国汉族女性进行了基因检测分析,目前发现三个基因AHR、BNC2、COL1A2分别与鱼尾纹,手臂色斑,眼睑下垂有关。
在美国、英国、韩国,已经有了针对女性皮肤的DNA检测结果做个性化护肤。
澳洲SkinDNA的皮肤基因检测
伦敦GENEU诊所的基因护肤
了解了自己基因的“底色”,再根据基因选择适合自己的护肤品,才能对症下药。比如我在国内做过一个“水母基因”的检测,就会从抗氧化、抗光老化、保湿、弹性等方面做评估。
如果你的基因检测结果是“天生抗氧化能力较弱”,那可以选择抗氧化成分为主的护肤品,常见抗氧化成分如VC、VE、SOD、Q10。一看到肤色暗沉,就疯狂用美白祛斑产品,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基因与肥胖的关系,也得到过明星的亲身验证。郑秀文就做过基因检测,发现自己原来不是易胖体质,只是以前的饮食太不健康,才导致她的体重总是会忽胖忽瘦的。所以她开始控制饮食,终于找到适合自己的瘦身方法。
幸运的是,现在的基因检测普通人也可以负担得起了,可以像女明星一样掌握自己的生命密码。
*部分内容源自网络
-En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