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假设各位都是健康人,你们之中有超过60%的人血液中存在多种微生物。我想,大多数人目前并没有不适症状出现,也有可能一些人已经出现过轻微不适,但并未达到临床上发病的地步。
这种发病率和不适症状与大家熟悉的“亚健康”状态是不是很类似?
亚健康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也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不同人群中,亚健康的比例在20%~80%,跟血液中微生物的检出率有重合,那么人的亚健康状况是不是可能与血液中的微生物有关?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就有可能找到改善亚健康的方法。那就是尽可能地避免微生物进入血液。如何才能避免呢?在前一节的一开始,我就分析了微生物进入血液的条件,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不给微生物提供“缝隙”。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仔细想想我们的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吧,我敢说%的现代人在一生中都不能做到不给微生物进入体内的机会!绝大部分人都存在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长期不良情绪等,而这些生活和饮食习惯都能影响人体细胞通透性,会导致人体出现“缝隙”,给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以可乘之机。
重在保养,不留缝
为什么还有百分之三四十的人血液中没有检测到微生物呢?这也容易理解,毕竟人体还有强大的免疫系统。即使微生物进入人体,免疫系统也会拼命把它们消灭掉,免疫系统强大的人可以抵御微生物入侵。
免疫力强的人不是说没有上述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而是说他们只有部分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同时也有一些好的习惯,比如他们会经常锻炼身体,朋友比较多,善于调节生活节奏等,好坏相抵,即使有微生物的入侵,也还有自身的修复,两者平衡维持了身体整体上的健康。
这就好像汽车一样,日常行驶过程中会对汽车的零部件造成损伤,经常进行保养,换换机油、滤芯、给车漆打蜡都可以修复磨损,只要保养得好,开个几十年可能都跟新的一样。
那些“逆龄”生长的明星们也许都有独门秘笈,能够把自己保养的跟年轻时毫无两样。但真正能够做到“保养”自己身体的人是少数。
人体疾病的“肠漏理论”
由于每个人身体薄弱的器官不一样,导致不同的人可能患上不同的疾病,但归根结底可能都是微生物进入血液引起的。
由于人体80%的微生物位于肠道,有益菌能产生抗炎、镇痛、抗氧化的物质,还可以合成维生素、氨基酸、丁酸盐等营养成分,对人体有滋养和保护作用;有害菌则可以产生神经毒素、致癌物质和游离抗原,肠道微生物本身每天还可以产生大约3克酒精,这些物质进入血液后就可能引发多种疾病,而肠道通透性的增加更容易造成微生物的入侵,这就是人体疾病的“肠漏理论”。
代谢性疾病、慢性病以及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都可能源于“肠漏”,起源于微生物的入侵。赵立平教授曾在年提出过“慢性病的肠源性学说”,认为肠道微生物的结构失调可能是诱发慢性病的重要因素。
在未来,随着人们对人体微生物认识和研究的深入,可能将会有更多的微生物被列入检测项目,当然,也有可能不用担心某些进入人体的微生物,因为它们可能是与人类共生的,在血液中能够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特别是一些有益菌。人们对血液中微生物的认识才刚刚开始,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说不定治疗疾病的靶点就在这些血液微生物之中。
文:段云峰
图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祁蕊
相关推荐
《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
作者:段云峰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点击购买按钮享购书优惠↑
欢迎各位爱书的朋友
踊跃在文末点赞及留言
我们将不定期选取
留言最精彩者
免费赠送一本图书
嗨!你也“在看”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