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废品回收 > 废品回收资源 > 扔个垃圾,有人监考一样盯着你探访上海

扔个垃圾,有人监考一样盯着你探访上海

发布时间:2024/9/18 11:42:29   点击数: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专业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让上海领全国之先,正式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同时,上海的垃圾分类话题也迅速成为网络热点。热点背后,困扰中国20年的垃圾分类在上海到底怎么做,又能否成功?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上海街头小巷,实地探访上海垃圾分类的背后。6月30日,上海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城上城小区,没有志愿者监督,居民也能自觉规范分类。50多个垃圾桶不见了1日一早,上海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汉中小区,65岁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姜根娣提前几分钟,来到小区西北门的智能垃圾厢房旁。她熟练地打开电闸,掏出手机和纸笔,7时30分,陆续有居民开始来倒垃圾,她边和居民打招呼,边给人扫码加积分。不需要志愿者再去提醒,每位居民都直接刷卡开厢门,将湿垃圾倒进湿垃圾桶,塑料袋顺手扔进旁边的干垃圾桶,然后就可以等志愿者给绿色卡片扫码积分。一切和往日没有任何不同。作为上海首批18个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示范街街镇之一,天目西路街道汉中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从去年8月份就开始正式启动。经过11个月的磨合,目前小区在投放端已基本实现规范分类。但这种磨合需要过程,尤其是对于近期刚开始启动垃圾分类的小区来说。5月20日,距汉中小区1公里外的芷江西路街道城上城小区内,23栋楼下37处共50多个垃圾桶突然“不翼而飞”。这让一大早提着垃圾下楼的周彤有点蒙。“一下楼就碰见一位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阿姨,跟你说投放点在哪儿。小区里几十位志愿者叔叔阿姨,一边给你指路,一边问你分类了吗,是什么垃圾?”周彤赶上的,正是城上城小区垃圾分类并点启动仪式。这天起,小区正式“撤桶并点”,之前每栋楼下都有的垃圾桶被撤除,取而代之的是小区各出入口设置的5个点位。每个点位设置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四类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旁边还专门设置了洗手池。虽然前期在楼下看到过宣传海报,志愿者也上门发放了绿色账户卡,但这一天来临,仍然让周彤觉得有些不适应。“早起赶地铁上班就像打仗一样,之前两秒钟丢下就走的事情,现在要打开外卖盒,把没吃完的剩饭倒进湿垃圾,再把外卖盒和塑料袋放进干垃圾。麻烦了不说,还有阿姨在旁边像监考一样全程看着你,你能理解那种感受吗?”一小区多户居民从抵触到适应用了5个月“刚开始肯定不习惯,但整体来看,城上城小区的垃圾分类效果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这让我们十分感动。”芷江西路街道城上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季云说。她介绍,之前居委会和志愿者队伍准备好10天的大规模巡查,由于撤桶并点的情况超乎预期的有序,最后仅7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垃圾分类的第一步——撤桶并点,整个小区成功由原有的37个点位并成5个点位,并且未产生一起纠纷矛盾。而周彤也坦言,经过短暂的不适应后,她很快形成了先在家分好再投放的习惯。“家里备两个垃圾桶,干湿分开,不会到桶前才开始分,几次之后感觉也很简单。后来看到网上大量调侃的段子,我自己也笑得不行,接受度反而更高了,有一种强烈的时代参与感。”年轻人靠段子在微博上助推出一波波热点,但生活中,接受度、参与度更高的反而是老年人和孩子。季云透露,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孩子因为学校宣传力度非常大,从一开始就将垃圾分类当做一种荣耀;而老年人原本就是家庭生活的主力军,时间充裕,又有节俭习惯,分类效果反而更好。一个多月时间,城上城小区居民的垃圾分类习惯已初步养成。记者观察,即使志愿者不在的时间段,绝大部分居民也能够自觉规范分类。起步越早适应期越长,这种适应过程,在汉中小区用了更长时间。年8月,汉中小区就开始撤桶并点,启动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小区门口崭新的智能垃圾厢房,由法国景观设计师操刀设计,比普通垃圾厢房外观更美观、设计更实用、分类更精细、功能更智能。在传统四分法基础上,还对可回收物进一步细分,设置了玻璃、塑料铝罐、纸张、纺织品等类别。但彼时,垃圾分类的声势远未像如今这样高涨,居民的抵抗情绪也相当严重。“智能垃圾箱需要刷卡开门,刚开始,很多人根本不刷卡,也不分类,混装垃圾直接扔在垃圾箱外,堆得跟小山一样。还有人当面说志愿者管得宽,多管闲事。”小区志愿者队长吴信广说。户居民,从最初的抵抗到基本规范分类,汉中小区用了4到5个月。商业街撤掉垃圾桶改为定时定点收集商业街的垃圾分类也同步展开。6月30日16时30分,上海普陀区黄陵路上,55岁的收集员张明光驾驶着一辆小型“定时定点分类收集专用车”缓缓前行。车上放置的小喇叭在播放音乐,以提醒道路两侧商户,可以扔垃圾了。黄陵路是一条比较典型的小型商业街,余米的路上分布着60余家商户,集百货、炒货、蔬菜、水产品等多种经营业态于一体,周边居民区密集。6月初,黄陵路正式撤除大型垃圾桶,60余家商户也随之告别了垃圾随时扔、混合扔的时代。代替大型垃圾桶的,就是张明光的定时定点收集车。他是这条街上的新面孔,也是街上的“新职业”。此前,这条街上只有一名普通环卫工,主要负责清扫路面,而做了十多年环卫工的张明光,之前也在上海其他路段负责扫路。6月初上岗后,黄陵路60余家商户的垃圾全部由他一人专门负责收集。收集车上载着四色垃圾桶,一天收集4次,分别是8点-9点、11点-12点、13点-14点、16点-17点。“蔬菜水果类商铺是垃圾量最大的,有时一家店就能装满一车,一个时间段内我要在街道和回收站之间跑很多趟。”张明光坦言,上岗初期商户确实有抵触情绪,也有人不分类直接全扔给他,但20多天过去,情况已大为改善,目前商户基本都已做到先分类再投放。记者随机在街上采访了6位商户,其中5位表示已能够适应,并对垃圾分类行动表示支持。相关链接上海开出垃圾分类首张责令整改通知书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若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个人混投行为处50元以上元以下罚款;单位未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的行为,最高可处5万元罚款。7月1日,上海市城管执法局执法总队来到静安区愚园路1号的宏安瑞士大酒店,检查发现,这里存在少量垃圾混投,个别容器未标明垃圾投放种类等情况。10时,因“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收集容器”,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总队对该大酒店开出了《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立即改正。若拒不改正,将处以罚款-0元罚款。这是新规实施后,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开出的首张整改单。当天,上海各级城管执法部门检查各类单位家,责令当场或限期整改起(其中检查小区个、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份;检查企事业单位个、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份;检查商家个、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份;检查酒店21个、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8份;检查其他公共区域个、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39份);共依法立案查处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20起,其中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案件17起,未按规定设置分类收集容器案件3起。综合自新民晚报、澎湃新闻等垃圾分类催生新职业干得好月入过万突然火爆的垃圾分类,还催生出一种新职业——垃圾回收网约工。6月30日,静安区北站街道两网融合中转站,前来运送可回收垃圾的回收员排成了长队。今年37岁的刘东就是其中一员,他承包了南京西路一幢写字楼的垃圾清运工作。闲暇时间他在手机上接单,骑三轮车上门回收周围居民的可回收物。“今年4月份,我在同行推荐下第一次接触手机接单、上门回收的业务。和一些人理解的代扔生活垃圾不同,我们只收纸箱、塑料、金属、衣物等可回收物,和以前收废品很像。”刘东说。“年轻人喜欢网购,上门回收物以包装盒为主,包装盒是可以称重后给现金的,但70%以上的年轻人都会选择要能量,能感觉到他们公益心很强。”如今,刘东的“互联网+垃圾回收”业务已经做了近三个月,接到的订单也越来越多。“只要跑得够勤快,月入过万都没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yangmin.com/jbtz/1054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