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经营的这家小面馆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这家老字号门面虽然不大,但常来光顾的都是本街区的熟面孔。菜单单一,招牌面是老祖传的独门秘方,香气四溢,每天供应有限,常常卖到断货。
李冬是一个六十岁的老拾荒者,据说年轻时家境不错,但因做生意失败破产,从此只能靠捡废品为生。他个头不高,瘦弱干瘪,穿着打补丁的旧棉衣,头戴破旧软帽,推着一个结实的二手购物车串街过市,捡废品为生。
张云与李冬认识十多年了,李冬经常会在捡完废品后顺路来面馆里打包一碗面带走。近几年随着小区附近新开了几家大型商场,本地街坊逐渐改去了那边购物,张云的小面馆生意也越来越惨淡,门可罗雀,每天也就卖出两三十碗面,收入已经难以维持经营。
店里的厨师和服务员先后都离职了,张云自己和妻子堂堂二人守店,勉强维持。加上房租、水电日积月累,张云眼看就要焦头烂额,面临倒闭的边缘。
李冬听闻张云的面馆生意越来越惨淡的消息后,心疼不已。毕竟这是他在这混了十多年最喜欢的一家面馆,老板还一直免他的面钱,这要是关门了,他上哪里去才能吃到这么正宗的手擀面呢!
一天,李冬如往常推着小车来张云面馆,脸上却少了往日的笑容和神采。他看上去愁眉不展的,推着手车缓缓走到张云面前。张云正忙着清洗碗筷,抬头见李冬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忙问他怎么了。
李冬叹了口气,说“张老板,我听说你的生意越来越惨,已经濒临关门了,我实在舍不得啊!你的面我吃了十多年了,正宗得很,关了门我上哪儿去找呢!”说罢,他从手推车里小心翼翼地抱出一个破旧的纸箱,上面绑着麻绳,神神秘秘地走到张云跟前,说“我这有些旧书和破烂,值点儿钱的,你拿去卖了救救急吧!省的真关门了。”
张云正忙着,抬头随口应了一声就让他把箱子搁在了旁边的仓库里,想着等闲下来看看。李冬见张云这么忙,也就搁下箱子转身离开了。
箱子在仓库里放了好几天,张云一直太忙没有空翻看。直到一天李冬又来吃面,关切地问起张云有没有看那箱子。张云这才想起来,让妻子先看着店,自己去仓库找出了那个破旧的箱子。
抱到面馆后门,张云小心翼翼地剪开了麻绳,掀开盖板一看,里面居然整整齐齐码放着一叠叠旧书。书都是些五六十年代的旧版,题材不一,有文学小说、历史散文、自然科学,只不过都已经泛黄破损。
张云正纳闷这些书要卖什么钱,一摸箱底才发现最底下居然压着一叠整整齐齐的百元大钞!张云仔细数了数,十万元整,并找出一个信封,里面还有李冬留给他的一封信。信上写道“张老板,你这些年来对我真的恩重如山,我吃你这么多年的面,从来不收我一分钱,实在过意不去......这些我平生积累的积蓄也不多,就全送给你吧......希望你能度过难关,好好经营面馆......”
张云拿着李冬的信,泪水夺眶而出。他实在无法相信,李冬这个外表毫不起眼的穷光蛋老拾荒者,居然会有这样一番大方慷慨的举动!
张云情绪激动,立刻想着一定要当面谢谢李冬。谁知他赶到李冬常去的那几个废品回收站一打听,他们告诉他李冬准备离开这里去外地的亲戚家里了。张云着急地找寻李冬的下落想在他离开前再见上最后一面问清楚这一箱子巨额现金的来历但是所有线索都断了李冬就这样突然离开了这个城市音信全无。
经过这一番波折后张云对李冬充满了更深的感激之情并且决定将部分积蓄投入到面馆装修和新菜品开发中以感谢李冬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也希望能够帮助面馆重新恢复生机并吸引更多顾客前来品尝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