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新零售业态下我国旧书店发展的思考
除调整经营策略外,加强政策支持、旧书商转变经营思维、消费者重视旧书分享对于旧书店良性发展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二、加强政策支持
年,国家曾出台《关于加强古旧书业工作的意见》,此后便鲜有专门针对旧书店的扶持计划和专项条款,也得到直观反映。
多抓鱼、大众书局等旧书店之所以能够享受地方的政策补贴,主要是因为独特的经营风格和良好的经营效益,这使其得以纳入特色书店的行列,而与之归属于旧书店的本质无关。
可见,我国政策对旧书店的保护力度远远不够,旧书业仍游离在政策保护的边缘地带。此外,因为用于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专项拨款有限,所以能够惠及的书店名额有限。
而旧书店多为个体经营,发展向来不瘟不火,难与资本汇集的独立书店抗衡。因此,对旧书店而言,想从众多实体书店中杀出重围、争取政策奖励十分困难。
故而应当在政策中明确规定对旧书店的扶持力度,如划拨资金时明确针对旧书店的份额,保证专款专用,将旧书店真正纳入政策的惠及范围。
此外,根据《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这一文件,可以发现尽管目前国家对旧书经营实施免税政策,但这一优惠政策的有效期只有三年,旧书经营者难免担忧未来的政策安排会对旧书行业造成何种影响。
为了让旧书商安心,同时也是为了让旧书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明确宣布长期执行旧书行业的相关扶持政策,以便为其营造一个安定的行业环境。
三、转变思维观念
旧书店要想获得长久发展,仅依靠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旧书店经营者转变思维观念,努力提高旧书店应对挑战的能力。
首先,旧书店经营者要提高思想认识,坚定行业自信。纵观旧书业的发展历程,不少旧书店黯然退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有些学者因此唱衰中国旧书店的发展前景,行业一片消沉。
但旧书业在传承文化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此外,新书会不断变成旧书,纵使当下旧书业不景气,但放眼整个图书市场,新书业发展态势良好,那么旧书资源就不会枯竭。因此,旧书店经营者需要坚定“旧书业不是夕阳行业,而是大有希望的行业”这一信念。
其次,旧书店经营者需要完善行业协会建设。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书商行业组织——团行,它的主要任务是维护行业利益、防止不正当竞争、共建和谐的行业环境,这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行业背景下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年6月,中国古旧书业协会成立,它是全国古旧书业自愿联合的群众团体,现已成为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的一个分会,致力于振兴中国的古旧书业。
然而,该协会的组织架构尚不健全、行业规范尚不明晰,与国外旧书行业协会的发展程度相距甚远。
例如,中国旧书业往往采取随行就市定价法,更有甚者奇货可居、待价而沽,导致旧书市场价格混乱、难以管理。而英国旧书行业已对旧书的定价原则、方法与标准作了明确规定。可见,对中国旧书行业协会而言,健全旧书行业标准和规范刻不容缓。
最后,中国旧书行业协会还应秉持开放的思维方式,积极参与国际活动,主动与国际旧书业接轨。虽说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提供外事服务,已经同国际书商协会、国际旧
四、重视旧书分享
中国传统的藏书观念以及对旧书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旧书业的发展。具体讲,中国的藏书文化中关键在于“藏”字,这意味着他人不得轻易见到。而西方的藏书观念则比较开放,藏书家收藏书籍的目的多是为了展示或交易。因此,西方社会旧书流通更为广泛,由此也催生了更加成熟的旧书业。
此外,将美国和中国的旧书处理方式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二者均有旧书专卖店、跳蚤市场等销售渠道,读者亦可将旧书捐赠给慈善机构或其他机构。
但对于无人愿收的旧书,中国读者主要是将其卖到废品回收站,作为化浆原料,这一过程并未挖掘旧书蕴含的文化价值。而国外则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在垃圾箱旁边设置旧书箱。
不需要的旧书会被主人放入旧书箱中,等待下一个发现其价值的人拿走,这个过程不需要支付金钱,而且运气好的话,还能捡到相当有价值的旧书。法国一位出版社的编辑安妮?弗朗索瓦在随笔《读书年代》中就描述过她在旧书箱中淘到“宝贝”的趣闻。
美国书店从业者刘易斯在他的作品《书店的灯光》中也讲到类似的情形。由此可见,国外的读者更加重视旧书分享,这使得国外旧书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而中国读者由于未能形成强烈的旧书分享意识,甚至对旧书业造成过数次无可挽回的创伤。因此,呼吁广大读者重视旧书价值、开展旧书分享是振兴我国旧书业的必由之路。
首先,出版社作为思想宣传的战略要地,可以通过独特的出版手段,向读者宣传旧书店与旧书的价值。例如,儿童文学作家顾抒以旧书店为视角寻找创新性选题。
创作作品《去旧书店和猫说话》,一方面给小读者提供了多元新颖的阅读内容,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对旧书店发展形势的人文关照,呼吁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