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废品回收 > 废品回收历史 > 垃圾堆里面捡国宝系列之汉武帝鸟篆文

垃圾堆里面捡国宝系列之汉武帝鸟篆文

发布时间:2023-2-17 6:49:31   点击数: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是拥有着数千年之久的灿烂文明古国,因此地下埋藏着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几乎每年在全球各地的大型艺术品拍卖行上,都有价值数千万乃至上亿的中国古文物被拍卖,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藏品在世界收藏家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规定从地下出土的古代物品属于国家的文物范畴,因此即便是被私人给寻到,也得无偿上交给文物部门。在以前文物意识还没有的情况下,很多古物都被送到了废品收购站,进行熔炉回收,炼铜铸铁,也有许多被送到当地的文物部门,成为我们现在的“国宝”。

国宝传奇的故事已经写了很多期了。

今天我们谈一件“国宝”,曾经被“专家”估价四个亿?看到这个新闻我首先怀疑的是这位“专家”,肯定不是文物部门的人,倒像是现在江湖上盛传的“出境专家”,就是不停在电视节目中露脸的“专家”,这些“专家”为什么要打括折号,您先听我说完,看看是否有道理。

好在本人也曾经是一名“出境专家”,在央视和地方电视台都有过多年的出境记录,对这个行当略微有点了解,所以,我认为,专家也是分几类的。专门在文物部门工作过的退休老专家,也有靠媒体这几年出镜混的脸熟的专家,还有开店做生意,懂一些鉴定知识的,偶然也会去某些节目中露一次面,还有到处抛头露面,什么都敢说的“专家”,为了吸引眼球,引起大家的注意,什么话都敢讲的。我估计这位四个亿的专家应该是这一类的,因为真正的文物专家一般都不懂市场行情,按照工作习惯的严谨态度,不会这样的乱开价。

那么说了这么多,到底是一个什么物品?可以让“专家”如此疯狂的开价呢?

这是一件汉武帝时期的鸟篆文铁桥墩,它上边所刻的古文字是西汉时期的鸟篆文据说是李斯所书,它记录着汉武帝时期建造桥梁用的桥墩。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曾在开发西南地区时铸造有很多重铁桥墩铺在嘉陵江上,用来充当河桥的桥墩。但是由于铁器的原因,氧化严重,考古史上鲜少出土两千年以前的铁器,而这一尊西汉铁桥墩,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重型铁器,现在被收进了四川省博物馆内,成为了该馆的镇馆之宝,因此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件物品的发现也是充满神奇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重庆嘉陵江边,有一个老农去江上捕鱼,搜网的时候拉不动,还以为捕到大鱼了,却不想捞上一根大铁柱,铁柱体型巨大,呈圆柱体,高有70多厘米,直径二十五厘米,重量却有八十五公斤。看着这么大的一根铁柱,老农又气又恼,废了这么大的力气,还以为能捞上一条大鱼,却不想捞起这样一根铁疙瘩,这跟铁柱跟以前废品站见过的废铁不同,虽然长期在水中侵泡,但是铁柱的外表还是很光滑,可见当时的铸造技术还是经过了很严格的锻打和锤炼吧,依稀能看到一排看不懂的文字模样的花纹,老农也看不懂,直接拉到了镇上的废品收购站,按照废铁的价格卖了70元。

八十年代初期,70元也算得上是一笔不小的钱了,老农一次卖废铁就可以挣到70元的消息,相当于中了一次彩票头奖一样,迅速在镇上传开了,很多人还想到嘉陵江继续打捞看看也没有遗落的铁柱,结果当然是一无所得。后来,在镇上进行文物保护宣传的县文物局工作人员,偶然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跑到镇上的废品站,在一堆的废铜烂铁中找出了那块废铁柱,经过一番仔细的鉴定后,按照三倍的收购价,也就是元将其买下来,送到镇里的文物单位,废品收购站的人员说,幸好你今天来,明天这堆废铜烂铁全部都要拉到回收站进熔炉回炼,就差一天,这件国宝也就变成熔炉的铁渣,想想也是倒吸一口气。

而现在,这尊来自于西汉武帝时期的铁桥墩被收进了四川省博物馆内,成为了该馆的五大镇馆之宝之一。到底值不值四个亿不知道,但是这样的文物都属于无价之宝,如果您有机会去四川省博物馆,不要忘记看看这一件差点被融成铁渣的“国宝”。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yangmin.com/jbbx/937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