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一作(新华社发)
“核桃肉是湿垃圾,核桃壳是干垃圾,夹着核桃肉的核桃壳算什么垃圾?”“为什么鸡骨头是湿垃圾,大棒骨是干垃圾?”“喝剩一半的珍珠奶茶要丢进哪个垃圾桶?”进入7月,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条例”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引发中国社会关于垃圾分类的全民大讨论,随即也成为外媒纷纷报道和解读中国的热门话题。
新规出台史上最严
“上海开启‘强制垃圾分类时代’!”德国新闻电视台报道称,7月1日,中国大都市上海,正式实施被称为中国“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措施。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根据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上海的居民和单位必须把垃圾分为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四类。违反规定的个人和单位将分别被处以最高元和5万元的罚款。
上海垃圾分类的难度有目共睹。BBC报道称,上海是中国产生垃圾最多的城市,每年产生万吨垃圾。上海居民超过万,3倍于伦敦或纽约。目前上海仅有10%的废弃物被回收。官方数据显示,该市每天仅收集吨可回收物,相比之下,干垃圾和厨余垃圾分别高达1.93万吨和吨。
彭博社报道称,早在0年,中国就预见到了垃圾回收业面临的困境,并开始尝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年,中国国务院宣布了一项在中国主要城市促进“垃圾分类”的计划。过去两年来,已有多个城市展开试点。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在该新规即将实施前,中国媒体已经对新规进行了广泛报道。在社交媒体上,许多中国人都表示乐见新规起到良好的环保效果。一些社交媒体用户还发布有关垃圾分类的表情包和改编的歌曲,解释正确的垃圾分类标准。
日本《每日新闻》报道称,为了更好地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上海还参考了经验丰富的日本的一些做法。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上海的目标是最终焚烧或回收利用所有垃圾。到明年,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预计将达到每天2.78万吨,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80%。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称,在上海之后,中国更多城市将陆续迈入垃圾分类时代。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要求,到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科技助力产业勃兴
“图像识别、小程序和